春節9天的假期,手頭緊的我,既沒預算出國,也沒閒錢去國內景點渡假(都不知道台灣的民宿、飯店到底在貴什麼的),雖然最後二天有好朋友招待到奮起湖和台南遊,但其餘整整一星期可真是漫長,若每天睡到自然醒,醒來吃,吃飽看電視,電視完再睡,這樣日覆一日也真是無聊,於是我早就準備好幾本要看的書,幫僵化的大腦”激活”一下。
一、超簡單經濟學
自從大一修了一學年的經濟學後,每次拿起課本就不自主進入休眠模式。老師不知所云就算了,一大堆圖表、假設模型、文字雖然是中文,但句句是天語,這不是要逼我考完就忘嗎?
春節9天的假期,手頭緊的我,既沒預算出國,也沒閒錢去國內景點渡假(都不知道台灣的民宿、飯店到底在貴什麼的),雖然最後二天有好朋友招待到奮起湖和台南遊,但其餘整整一星期可真是漫長,若每天睡到自然醒,醒來吃,吃飽看電視,電視完再睡,這樣日覆一日也真是無聊,於是我早就準備好幾本要看的書,幫僵化的大腦”激活”一下。
一、超簡單經濟學
自從大一修了一學年的經濟學後,每次拿起課本就不自主進入休眠模式。老師不知所云就算了,一大堆圖表、假設模型、文字雖然是中文,但句句是天語,這不是要逼我考完就忘嗎?
文章來自第355期【大師輕鬆讀】,作者是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的喬治.克盧傑(George Cloutier),他針對自行創業的老闆們提出15個針針見血的獲利準則,只是這些看似合理卻不中聽的準則,實際的執行又是另一碼事了。
其中我對他「唯利是圖」的出發點非常認同,開公司不是做善事,常常錯過這次機會,就不知道下次何時再有,所以集大權於一身,並將重要的任務分派給適當的人選專責處理,做的好有獎賞,做不好就BYE BYE,這樣員工才能明確知道老闆是玩真的,也會努力達成績效,企業才有獲利的可能。
■獲利準則1:獲利不是一切,是唯一
Rule 1:Profits Aren’t Everything-They’re the Only Thing
本來只是要買【金字塔原理】和【一課經濟學】,和店員好朋友閒聊後,她推薦了這本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說—【治療】。
封面用黑白簡單二色設計,書腰則用賽路路片印上「看一眼就上癮,讀完它才能解脫」字樣,居然敢下這樣的豪語,也的確吸引我的注意力,書上的小字「沒有證人、沒有線索、沒有屍體,精神科醫師拉倫茲的女兒離奇失蹤,生死未卜。」看到這樣的介紹,我猜想這應該是部在講精神分裂症的懸疑推理小說,就像電影【致命ID】之類的故事吧,於是很快地帶著它一起結帳,回家後迫不及待讀了第一頁,果然真的一頁一頁不看完不甘心,非得看到真相大白才心滿意足。
故事從「精神科醫生的女兒突然在看診時離奇失蹤案」開始,四年後,為了尋找女兒的醫生因精神折磨而無法行醫,為了把過去作個整理,他來到荒辟的小島療傷,此時一位美麗的女作家突然出現在他眼前,尋求治療。這位女作家說明自己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,她筆下所寫的故事人物最後都會真實地跑到她眼前,而當她在描述最後一個故事的主角夏綠蒂時,他發現這就是他女兒的故事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故事段落間常留下問題讓讀者去思考,當你以為應該是怎樣時,下一段馬上又再推翻,「到底是怎樣?」於是讓人欲罷不能,不看完不能放手,所以想看的人強烈建議預留三至四小時的時間,免得熬夜看書隔天沒精神上班、上課。
週末假日回到台南渡假,求的只是放空和清閒,在事情一片混亂的時候,跳脫它才能知道怎麼再去重新整理。
今天離開台南之前,照例到孔廟走走,逛到一家不起眼的二手書店,發現有本書上印著【嘉明湖】的照片—【彼方之光】,引發我的好奇心,原以為是介紹登山經驗的書,但看起來似乎不是這麼回事,順口問店員這本書的內容,可惜店員也不清楚,只知道是寄賣書,於是翻了作者介紹「蔡逸軒,小小平面設計一枚。威是我喜歡的中文字。出生於西元1981年的盛夏七月,巨蟹座。」,這大大吸引我—和我同年同月生,但他那來的勇氣和自信出書自賣?我暗暗記下書名回家後google,原來這是一本小說,把他生命中所記得的細節,寫成這本以家、愛、遠行為概括的小說,希望能夠讓這本書成為讀者溫暖的燈。
說實話,google完這本書的介紹之後,已經覺得書的內容應該無法得到共鳴,小說是需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和經驗,以及細膩的描述功力,才能成就一本感動人心的作品,但是為了解答他的勇氣,我想我還是會把這本書看完,再者,我也很好奇其他我這個年紀的人,大腦裡想的是不是都一樣阿。
白石一文的書以前就很想接觸,但聽說他的筆觸偏冰冷,我擔心無法習慣這樣的風格,而第一次看的就是他的處女作「一瞬之光」,看完後雖然最結局不是很滿意(男主角最後的選擇),但還是滿喜歡這本小說。
故事描述年輕有為的帥哥橋田,擔任於某大企業的重要幹部,是社長的心腹,但外人卻無法了解他內心的孤獨,身為菁英,他不斷訓練自己獨立、不要依賴,成為孤傲的強者,在他事業的最高峰時,受虐兒香折出現在他的生命中,他們對原生家庭的缺陷,造成此刻的相知相惜,漸漸演變成日後的情愫,彼此卻又沒勇氣承認,只好互稱兄妹,最後的結果當然還是不能透露啦,自己去買來看吧。
以下摘錄出我喜歡的句子:
「我們人活著,就是活在死亡當中。從出生那一刻起,人總是背負著不知何時死亡的不確定性,而這個不確定性遲早終將成為事實。最理想的情況是,所有人必須將人生的每個瞬間視為最後一瞬間。
這本書是組織學大師Charles Handy寫的,老實說學生時代他的作品我一本也沒讀過,當初買這本的原因,依稀是天下雜誌的專刊介紹,但當年的我對這類書籍沒耐性看完,擺久也就忘了。直到上週三才又找出來,突然覺得我應該看這本書來慶祝自己生日,果然沒有讓我失望。
整本書就像簡單的回憶錄,卻也不像記流水帳從小到大把故事寫一遍,而是把他人生的每個階段、當時的想法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分別陳述在各章,裡面看不到專業術語,也沒有太多高高在上的論調,平易近人到讓我覺得好像是和一個朋友的對話,我看到一半突然好奇「為什麼這本書要叫【你拿什麼定義自己】」,但看完閤上書後,終於理解到,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教的意思,而是要讓讀者透過他的故事去思考:你拿什麼定義各方面的自己。這個問題對三十歲、四十歲、五十歲…的自己每個階段也許答案會不一樣,但是如果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,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,就不會盲從流行,生命就變得更有意義。
在最後一章Charles Handy用「我不知道參加我的葬禮的人,會覺得我這一生曾經好好活過嗎?」開頭,用「多數人在出發之始,抱著很大的希望和雄心,像我當初一樣,決心在時間的沙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,到了最後卻安於耕耘自己的花園,…我做的事情是多麼微不足道,可是我去做的本身,是無比重要。」作了個有力的結尾,讓我重新認真想了想自己周遭的家人、朋友、生活…,我相信三、五年後再拿出這本書,想法應該又會不一樣了。
最後,摘錄書中部份段落:
【三國演義】序中第一句話「天下之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」,當社會被一個穩定、強大的力量統治時,它自會按照該遵循的規則運行,但是當這個力量愈來愈弱,社會對它的向心力不若以往時,就會群起許多其他力量意圖取而代之,為爭求權力極大化,這些力量會不惜一切代價互相攻擊。
王力雄這部小說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,中國雖然目前是一個穩固的專制政權,但作者假設這政權在若干年後分解垮台,中國迅速分裂,並開始連年內戰,把自家打成廢土,使得原本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,不得不離鄉背景逃往世界各地。1991年這部政治寓言小說出版後,也讓王力雄被譽為「中國最敢言的作家」,這本書也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,列第41位。
小說用直述的方式,隨著時間推進,一步步帶出愈來愈錯綜的故事,然而每一個看似複雜的陰謀,卻都起源於人類最根本的貪婪,而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,就是作者真實地刻畫在面對不同考驗時的人性,不管是衛兵、殺手、總理、甚至美國的衛道人士、總統等,每個角色的考量點都不同,而他們的所做所為,都是他們當下看似最該做的決定,但是卻對後世造成深遠的影響,正如同王力雄在前言中所寫的「每個角色都在盡力進行理性選擇,最終卻是完全失去理性的結局,這種由局部理性合成全局非理性的狀況,正是今日人類的典型寫照」。
「在你自我覺醒前,沒有人可以為你揭露那正睡著的與安息的。」~紀伯倫(超越祕密p39)
繼【祕密】之後,又有一本開發人性潛能的書出版了-【超越祕密】。
作者Brenda Barnaby延續「吸引力法則」,強調「所有的想法、感覺和思想,都會各自為他們帶來相同頻率的事物」,在書中也傳授了許多開啟正面思考、提昇專注力的方法,從坐姿、呼吸、專注、克服恐懼、觀想的方法,都有詳細的引述說明,也穿插著自古至今成功人士的名言,所以如果說【祕密】是本入門書,那【超越祕密】就是本工具書,教導如何開發人類潛能,運用意志力實現目標。
一次世界大戰時期,美國西北部的深山裡有一個神祕的小鎮-共和鎮,這個鎮由一位木材廠老闆建立,這裡沒有警察,沒有銀行,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(有那麼點像台南的錫安山),直到有一天,致命的流感病毒開始覬覦這個偏遠小鎮,村民們為了防止病毒入侵,決定將小鎮封閉起來,不准任何人進入,也不准任何村民離開,並由自願者持槍輪守,直到外界流感疫情被控制下來。
然而,當外界正遭受病毒摧殘時,有人硬是逃到這個鎮來乞討食物,持槍的守衛者究竟該誓死保衛村民?還是該給他一頓溫飽?這本小說就是在討論人性對家人、友情、國家、社會的價值觀。
劇情緊湊、逼真寫實是我一頁一頁翻下去的主要原因,但作者花了大筆篇幅想討論的話題-隔離or not-我還真的沒興趣,當然原因是現在醫藥進步和科學知識的普及,過去的人們對病毒根本不瞭解,醫學又無法提出治療方法,只能無力任人一個接一個死去,所以在恐慌的心理下,只能作出這個選擇是合情合理的,討論它的正當性實在是沒有必要。
管理大師彼德。杜拉克寫小說?是的!你沒看錯,這本【行善的誘惑】就是他1984年的小說作品,只是杜拉克不願將小說授權其他語言版本,所以直到他過世後,才得以看到中文版的推出。
這本小說討論的是複雜、多變、矛盾的人性,以及作為一個高階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謹慎思維,書中主角-森瑪曼神父,道德高尚的天主教大學校長-為一位評鑑不合格而遭開除的教授寫了封推薦信,而引起他意想不到的軒然大波,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善意,但加上醜惡人性的發酵,把原本極為單純的事件推向複雜、扭曲的結果,如果一開始他能夠認清人性,稍微多一些思考,拒絕當下「行善的誘惑」,可能還能保留住他原本的生活。
最近看了一本滿有趣的歷史書【人類的故事】,作者房龍 (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-1944),書中介紹從還沒有人類,直到他掛掉的歷史概要,寫的很簡單明瞭,每一頁裡都穿插著事件的圖片(例如畫作、照片),讓人可以再透過畫家的眼光看這段歷史。這本書的重點不是放在「時間vs事件」,而是告訴我們事件的前因後果,以及對後面歷史的影響,卻又不像教科書或坊間其他書那麼生硬,所以讓我一頁一頁想繼續看下去。
今天看完之後,心情很複雜,我對20世紀初期發生的那一連串殘忍的殖民戰爭,突然感慨起來,過去雖然知道這些事情,但目的是為了考試,並沒有花任何一點點心思去了解這些,現在再讀,突然發現「我的媽阿!這就發生在幾十年前而已阿!」、「這些故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阿!」,也感慨人類在近代實在進步得太快了,你能想像150年前歐洲人還在為了手術全身麻醉而感到對上帝的不敬嗎?你還記得20世紀初期,世界還籠罩在大戰的烏煙障氣之下嗎?
這些故事愈咀嚼愈吸引我的興趣,很多故事看似不起眼,但認真想起來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教訓。
【我要你們帶著一顆毫無偏見的心靈去接近歷史、觸摸歷史,絕不要僅僅滿足於「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」這樣簡單的陳述。而去發掘隱藏在每個行為下面的動機,然後你對世界的瞭解就會更上一層。】~~房龍
這個星期總算見到久未謀面的陽光,但是卻也來了一個不速之客-沙塵暴,在不清楚這個澳客的前提下,我決定上捷運地下街買幾本書,度過這個陽光週末。
【北歐魅力I.C.E.】的作者黃世嘉,長年在挪威Opera Software工作,將他在北歐的生活化為文字,比較台灣和北歐的差異,書中的主要架構I.C.E.分別為Intelligence、Creativity和Elegance,風格簡單平實,也有很多生活照片,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很像在看blog,雖然文章中有些觀點失之偏頗,倒也可以讓極度缺乏國際觀的我,對這個冰冷的地球角落有初步認識,原來「單純」、「簡單」、「樸實」,就是北歐人的生活觀,也是他們創造力的基礎。
自從【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】後,小天使就被龍應台犀利的筆風、獨到的見解所深深吸引,她的文章有「勇者無懼」的氣魄(跟洛基電影沒有關聯喔),她總是刻意把自己縮小,但文章的字裡行間,你無法忽視她的存在,所以當我翹班在誠品信義店閒逛的時候,看到這本36封家書-【親愛的安德烈】,確確實實引起我的好奇:有這樣一個老媽,作兒子的會是個怎樣的小孩?這樣的老媽,又是怎樣跟兒子交流?
前天晚上闔上書後,雖然已是半夜3點半了,但還是忍不住思考著書的內容,原來龍應台也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,在孩子長大後,突然發現自己已不了解自己的兒子,所以身為文人的她,透過書信往來的方式,來了解18歲的新世代青年在做什麼、在想什麼,以及他們的價值觀,最後二人也漸漸得到共識,互相更進一步認識了彼此。